一份关于2022的年终报告
距离2022年结束还有21天,又到了总结这一年的时候了,今年是写年终总结的第三年,2021年终给自己制定的规划,完成了一半,变动了一半。
日记坚持写日记的一年,其实也没有太过坚持,写这样的日记,并没有占用太多时间,反而在周末,月末,季度总结,年终总结的时候,迅速地帮我回忆起这一年、这一天发生的事儿。还记得有一天朋友对我说“我对生活没有记忆,完全不知道这几个月都干了啥,顿时整个人就懵了”
看了一些他人的个人管理方法,看了一些管理类的书,然后选择了《奇特的一生》一书中柳比歇夫所用的方法来记日记,简单来讲就是:记录每天每个时间段的都做了什么,并分类统计每天、每月、每年的时间。 这个方法,柳比歇夫坚持了56年,因此他也做了非常多有价值的事儿,是真的非常厉害。
读书2021年末计划2022年至少要看30本书,每个月大概3本,看完做笔记
今年确实看完了30本书,也做了笔记,基本完成了2021年末的规划
看的书依旧很杂,但是对于目前的我帮助比较大的还是心理学相关的书
在今年看的基本书里,比较推荐的有:
心理学:世界尽头的咖啡馆
认知:认知觉醒
有趣的小说:夜晚的潜水艇、你一生的故事
有趣的漫画: ...
两只狗的生活意见|话剧|一个打工人的观后感
现场观后感在看之前,已经了解了这是一个类似打工人追逐梦想的故事,但具体是什么形式,什么具体内容,会带给我什么体验,我并不知道,对我来说,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。
看话剧的过程中,有一段,哥哥单独的自白,当时剧院非常安静,那段特别触动我,甚至眼眶都有一些湿润,那时我被带入情景进入思考,不过,很快,就又进入喜剧的部分,被演员牵着鼻子走,被他们逗笑,直到话剧结束。
现场观看的感觉就像在看一篇散文,形散意不散,笑声不断,有些许思考,要说记住了什么,其实也没记住什么,要说没记住什么,仔细回想又能回想起其中的一些片段,要说有什么体悟,或许一两句话,并不能描述地非常清楚,一些淡淡的触动,一些思考的碎片,无论是否能够描述出来并不重要,在这场话剧的经历和感受已融入我们的生命,或许在生命的某一天,某一时刻,就会和其他的思绪发生化学反应,清晰地呈现在面前,那时,我们会看到什么美好的景象呢,我期待着!
结束之后,路上,朋友问我看完有什么感受,我一时语塞,停顿片刻,组织了一下语言,
当时的感受是:
这个话剧讲了一个打工人到大城市追逐梦想,一路上经历各种磨难,最后重返故乡,
两只陌生的狗,偶然结成兄弟在大城市的各种经 ...
去当你想当的任何人吧|读书笔记|批注
开始这是一篇读书笔记的批注。
所选段落和批注只是我个人的主管观点和见解,不一定完全正确。
这是一本非常短的小书,关于此书《去当你想当的任何吧》,内容的前两部分,我没什么感觉,从第三部分开始才逐渐觉得此书值得一读,另外此书翻译水平有限,如果有能力,建议读英文原版。
友情提示:阅读全文大约 33 分钟。
选段批注
正如谚语所说:“为自己的弱点辩护,那么这些弱点便会与你如影随形。”
正视自己,而不是把弱点当成犯错的借口,懦弱的人总是用借口当作自己的挡箭牌。
如果你对一个创意说了“是”,那么大显身手的时候便近在眼前了。现在,你的任务开始变得既简单又困难。你已经正式与灵感签订了合约,你必须对它负责到底,直到那不可预估的结果来临。
避免成为列宁所说的“思想的巨人,行动的矮子”。
和创意擦肩而过
我的意思是说,这部小说那鲜活的灵魂不见了——所有生机勃勃的创意事业之中存在的情感张力已荡然无存,就像是丛林中的推土机那样被吞噬了。诚然,我在两年前完成的所有研究和写作都还在,但我立刻意识到,摆放在我眼前的,不过是曾经温暖、脉搏强烈的活物,那是空空如也的躯壳而已。
此时此刻此情此景,所悟所感,当需 ...
人生出问题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吗?诚实地审视自己
问题曾在微博上看到一个问题:人生出问题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吗?
有一位网友的观点让我印象深刻
我一直认为个人成长与人生选择过程中有三个悖论:
16-18 岁,在对学科和知识一无所知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自己的专业;
22-25岁,在对商业世界运行规则毫无概念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工作方向;
25-28岁,在对自己和人际关系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被要求确定长期伴侣;这样想来,其实人生出问题是一个大概率事件。
起因在过去的20多天前,因为一些原因,我开始被迫重新审视自己,
还记得一年前有个朋友问我:“是不是每个人成长的节点,都是跌倒、受伤或者失落失望之后,就像拾得了一种面对这些负面的东西的新能力,才能获得成长,是不是没有那种顺利的成长,在顺遂中人是不是不会成长?”
当时我说:“不一定,好的经历,坏的经历,只要自己有意识的觉知和觉醒,不就是成长嘛”
直到现在我依然对当时的这段谈话记忆犹新。
20多天前,在跌倒之后,我开始对之前的一些方面有了觉知,只不过这一次的跌倒,为我指明了错误的方向,或许顺遂的我依然会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但是思维的局限总是导致我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,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这次跌倒,这一次, ...
我们该如何学习?开始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吧
凯文凯利的《必然》一书中说道:“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需要不断给自己打补丁的时代,你将永远处在升级的过程中……
开放我们的大脑保持一个初学者的心态保持一个初学者的心态,像孩子一样,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
很多人都会出现达克效应,“承认自己的“无知”,什么是我们知道的,什么是不知道的,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好奇,让自己回到孩子的状态
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,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,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,辨别错误行为。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,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,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。发现这个现象的Dunning和Kruger因此获得了2000年的“搞笑诺贝尔心理学奖”。
开始往我们的脑子里输入知识,而不是信息
举例说明:
信息:马路上的大妈骂街、电视里的新闻联播、抖音上的美女热舞、微信里的表情斗图
知识: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被实践、验证、相信的规律或方法
区分“经验”和“规律”幸存者偏差:是一种逻辑谬误,选择偏差的一种。过度关注“幸存了某些经历”的人事物,忽略那些没有幸存的(可能因为无法观察到),造成错误的结论。—— ...
我们是如何学习和思考的?
我们人类是如何学习的?
学习的目的是什么?
我们人类是如何思考的?
我们如何提高思考能力?
Deep Learning 是不是科学家借鉴人类思考方式抽象出来的学习模型?
人工智能或者说AI会不会超越人类?
我们人类是如何学习的?这本书中是这样讲:
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,曾经用小狗做了一个实验,来研究这个学习的过程,实验的结果相信大家中学都曾学过,
巴甫洛夫测试其他的方式,分别使用铃铛、口哨、音乐、一句特定的话等等和狗粮一起出现,这证明小狗确实会学习。
几十年后,心理学家赫布又提出了解释该现象的理论模型:
如果大脑里两个神经细胞总是被同时激发,那么它们之间的连接就会变得更强;
而这个时候,如果再激发其中一个细胞,那么另外一个细胞就会被同时激发。
这个就是著名的“赫布定律”,他的这个猜想也在之后的科学实验中被证实。
似乎触及了学习的本质:所谓学习,就是把原本不相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过程。
人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,建立新的链接,来理解事物的。
如果缺少了相关的背景知识,就无法理解眼前这件事,反过来说,你的知识存量越多,你所能理解的新知识也越多,理解速度会越快,这就是我们看书会越看越快的原 ...
对马岛之魂,这游戏差点让我精神分裂!
在日本本土与中国大陆之间中有一个日本的小岛,名叫对马岛,
游戏的背景,是蒙古军队,入侵日本途中,经过日本对马岛,日本武士,在对马岛战败,
境井仁,为了救其舅舅,解放对马岛,不惜变身战鬼的故事。
开始游玩的过程中,我产生了一种非常不和谐的感觉,总感觉哪里怪怪的;
仔细思考之后,我发现问题可能出在这里:
我本身是一个中国人,在自己的民族认同感上,我也是中国人,
但是在游玩游戏的过程中,却要扮演【境井仁】这个日本人的角色,
而在游戏中,我要对抗的也正是作为侵略一方的古代中国(蒙古)。
在真实世界的一个中国人我,却要在游戏里,去手刃古代中国(蒙古)的士兵,这种自相残杀的感觉,好似精神分裂的感觉,让我感到不适,
而在游戏的世界观中,又的的确确没什么毛病,这段历史在元朝也确实发生过类似这样的征伐,而作为,被害的一方,总会有人奋起反抗;
就如:就如游戏故事中的【日本】是受害者一方;又如甲午中日战争的【中国】也是受害者的一方。
这也让我想到,当年国共内战的时期,总有人会提出:“中国人不打中国人”的口号,我想,当年的士兵也一定会有如此想法,
而如今我们都知道,现在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了,
一边喊着 ...
黑镜S01E03《你的全部人生经历》观后感
人很神奇的一点就是会遗忘,随着时间的消逝,之前的种种不愉快,都会随之淡忘,当然美好的事也会遗忘。
未来,人们的头内可以植入存储自己眼睛看到的画面,可以通过手里类似遥控器一样的东西,来控制播放、暂停,脑中想搜索什么,就想什么,让后选择想要回放的画面,当然也可以删除。
而黑镜的这个故事,却恰恰让你无法忘记所有的事,当你越是不想要想某件事的时候,你的思绪反而会一直去想它,这种你无法控制的思想,可能会让你整个人崩溃。
故事的最后,男主把头内的芯片剜了出来,以此忘记之前妻子出轨的记忆。
黑镜S01E02《一千五百万的价值》观后感
在未来世界,衣着统一的人们只通过虚拟网络交流,依靠日复一日骑自行车赚取赖以为生的消费点数。
不甘做行尸走肉的 Bing 在一次上厕所的时候,听到另一个女孩 Abi 美妙的歌声,被深深的触动,这是他迄今为止,最为真实时刻,让他感觉自己不是行尸走肉。
在他鼓起勇气去与之交谈的时候,系统检测到他有与异性接触愿望,直接就在面前的显示屏上播放色情视频,此时真是极度尴尬,想要关闭还要收费。
像极了现在的视频网站,没有会员,视频的开头、中间、结束都有广告;有会员,好的,可以跳过广告,但是令你没想到的是还有专属的vip广告,令人非常讨厌,有种被冒犯的感觉。同样,像现在的抖音,打开App就会直接播放视频,让我非常不适,有种被强迫着看的感觉,所以至今也没怎么用过抖音。
经过几次交流,Bing 和 Abi 都以为互相找到了知己,为此Bing 愿意倾尽自己所有点数帮助天籁般歌声的 Abi登上选秀舞台。
令人没想到的是,评委一上来就口吐芬芳,让 Abi 当场做色情表演,在 Abi 展示了她天籁般歌声之后,男评委依然劝 Abi 去做艳星,这样就可以财富自由,从此再也不用蹬自行车赚消费点数了,看台的观众们也都在起哄 ...
智能交通——未来的交通是什么样子的?
智能交通——未来的交通是什么样子的?上一周学习了李彦宏大佬前一段时间出的一本书《智能交通》,有些许收获和想法,在这里分享一下。
智能交通智能交通应该是什么样的?
这里有一个场景,前一天晚上你和家人商量好和家人一起外出野餐,晚上在家就想好了明天的安排,预约一辆自动驾驶汽车,明天早上9点到家门口接你,按照你的要求导航到商场购物,并且提示你预约商场附近的停车位,到了商场附近,下车,你和家人一起去逛商场买东西,汽车自动按照预定安排自行前往预约到停车位。购物完毕,在出商场时,点一下接送按钮,就出现离你最近的接人位置,你前往指定位置,汽车也自动到指定位置接你上车,上车之后,继续前往你们要野餐的目的地。
而这个过程中,你很奇怪,一路上居然没有堵车,你有些疑惑,竟然在观察路上的交通信号灯,它们竟然是动态调节红灯和绿灯的时长,你在想,它们是怎么能知道绿灯的时长调整到多长才是最合适的,怎么才能交通顺畅,也避免发生交通事故,你又想,这座城市是不是其他地方的交通状况也和你现在的地方一样,那么多的路口,这么复杂的交通网,每天车水马龙,它是怎么变的如此畅通。
下面正式进入今天的主题,尝试解释一下上面情景中出现的一 ...